close

禮拜四跟竹萱去看冏男孩的試映會

電影是七點~六點才可以畫位

跟竹萱約四點半先到遠百吃個飯

我們兩個最近有個苦惱就是有人追

但我們都對對方沒意思~不知道如何拒絕

竹萱已經跟他說不適合了

我也跟他說我對他的感覺就只有朋友

聊到一半明璇上樓吃飯剛好看到我們兩個就跟我們一起聊

明璇的男朋友已經到適婚年齡了

看這兩個也很穩定的在交往

我跟竹萱都跟他說如果要結婚要早點說

要不然我們兩個沒錢包紅包XD

冏男孩~真的很冏

以下是簡介

你的學校裡面有沒有這樣的人?作弄女生、打架、說謊甚至讓老師崩潰……「騙子一號」、「騙子二號」就是這樣的男生。

「每天放學後必須留在圖書館裡黏書」就是對他們惡行的懲罰,這也許是老師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他們因此唸遍了圖書館裡所有的書,一號成了超強的說書人,二號則是世上最幸福的聽眾;他們攜手航行在各個故事的大海裡,遠離了真實世界的冷漠與痛苦。

這一對騙子兄弟,他們一起追求學校裡面最美麗的女生,卻不小心揭開了那甜美笑容後面悲傷的秘密。他們計畫一起去那傳說中的樂園,承諾一起長大,一起到達異次元的彼岸……。

《囧男孩》的故事以兩個愛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在國小三年級時的生活點滴為主軸,三個事件、三個重要的朋友,每一小段故事,各自代表了成長中會面臨的問題:嫉妒、親情和背叛。

不同於需要大量電腦動畫以及金錢才能夠製造出來的奇幻電影,《囧男孩》卻以生活中常見的細節,加上孩童特有的想像力,讓片中魔幻片段更貼近孩童。(如:校園中站立的阿伯銅像會在放學後搬梯子下班休息,卡達天王的閃亮盾牌,閣樓內大大小小能製造歡樂效果的舊風扇等),除此之外片中也會利用一些動畫片段來表達孩童的幻想世界,如想像中的異次元空間就成為兩個小男孩在現實的殘酷底下,所能寄託心情的另一個空間。

嘻哈笑鬧的童年回憶

而有別於一些充滿大卡司、內容關於一個個亮晶晶小情小愛的電影,《囧男孩》這部由導演楊雅吉吉首度挑戰大銀幕的作品,卻起用了兩個完全沒演戲經驗的小男孩來擔任主角,演出一個關於童年的成長故事。在劇中我們看不到大家印象中國片的「自溺」與沉悶,或是在處理嚴肅題材時的悲情,《囧男孩》裡常出現的反而是一群笑鬧著、尖叫著、無厘頭到了極點的孩子,不寫作業、編有關火星人的謊騙同學、每天只想著能夠去異次元有多好……他們的世界很小卻很寬廣,很瘋癲也很真實,也因為如此,一反其他「兒童電影」以小孩為主要觀眾群的設定,《囧男孩》卻因為導演秉著「讓小孩有個快樂的觀影經驗,讓大人有一時半刻能回到自己的童年時代」的初衷,《囧男孩》中真切的情感是有過童年經驗的人都能深刻受到感染的。

在拍片地點部份,導演則選擇了大城市旁的衛星都市裡的市場或是傳統商店街作為背景,一方面希望不要脫離兒童觀眾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仍然希望保持舊式台灣鄰里間的人情味,讓片子始終保持著溫暖的調性,而這種對於電影調性的設定也成為本片另一個特色──即使故事是哀傷的也始終維持著溫暖的氛圍;即使現實殘酷不堪,依然帶著開朗的笑容繼續生活。雖然隨著故事發展,許多心酸以及悲傷都漸漸的浮現,導演卻不刻意去加強故事的情緒,交由觀眾將自己的回憶以及體驗投射在情節上,而這種容易讓人引起共鳴,並且將自身感情投射在角色上的特點,也許就是這部作品如此成功的原因吧。


裡面有很多情節還滿好笑的

小朋友演的還滿好的

但我真的不太懂台灣導演的電影手法

這部戲的主軸還滿清楚的

但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一號一直想要到異次元去

後面段很感傷

不過這部戲還OK

喜歡國片的可以去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A 的頭像
    TINA

    itings1113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